广东交通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峰会盛大开幕
12月6日,广东交通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峰会主论坛活动(下称“主论坛”)在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隆重开幕。来自政府、企事业单位的500余位代表共襄盛会。
主论坛特邀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出席并作主旨演讲。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正,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劳潮惠,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鲁昌河,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胡迟春出席主论坛并致辞。
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李正
李正在致辞中表示,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驱动区域协调发展,交通要先行。他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的办学情况,特别是在讲好中国交通故事、助力交通强国建设方面主动扛起使命与担当。学校土木交通学科承担了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会长 鲁昌河
鲁昌河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交通强省建设,加强广东省基础建设创新实践交流,增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和对外开放,是一个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高端平台,也是一个展示成果、共谋发展的宝贵机会。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二级巡视员 劳潮惠
劳潮惠表示,广东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正向着更深层次的融通前进。今年,全省公路、铁路、港航、轨道交通以及民航建设均取得优异成绩。希望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探讨加强交通基础设施领域互联互通的创新协同发展,为广东省和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 胡迟春
胡迟春在致辞中表示,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不断通过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交通发展的动力。未来,实验室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服务社会为使命,坚持“向‘新’发展,朝‘质’攀峰”,助力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黄奇帆作主旨演讲
黄奇帆以《围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广东交通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为题作演讲。他指出,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迈向现代化的核心要求,推动生产力从资源密集型向全要素生产力转型至关重要。随着发展资源消耗和人口劳动力数量将减少,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新质生产力发展涵盖五大板块,衍生出十五条主赛道,其核心是创新,需从五个方面发力形成高附加值终端产品。最后,他提出,降低物流成本可释放巨大经济效益,包括降源减量、构建一体化配送网络、优化产业链组织方式以及交通部门运用新质生产力思维,通过数字化等手段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在黄奇帆呈现了一场深刻且引人入胜的演讲后,这场交通行业精英云集的盛会氛围愈发浓厚。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中国工程院院士韩恩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中国中车首席技术专家、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刘韶庆,广州轨道交通盾构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广州地铁原常务副总经理竺维彬,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主任胡迟春,香港理工大学、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冷真,廣角品牌机构副总经理梁梓盛8位来自交通行业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谈交通行业75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工程品牌文化体系构建翻天覆地的变化。
周伟作主旨演讲
周伟进行了《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以大力发展交通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阐述了交通运输数字化转型意义、公路数字化转型目标任务及相关问题,并以城市群地区高速公路改扩建为例,强调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公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具体举措。
韩恩厚作主旨演讲
韩恩厚以《交通基础设施的腐蚀服役安全与耐久性》开展了主旨演讲,介绍了腐蚀如何影响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可靠性与耐久性。介绍了腐蚀控制涂层技术与修复技术、腐蚀监测/检测技术、高安全性长寿命接地系统等实用化技术,可望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役安全性与耐久性以及延长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最后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值得重视的问题。
程世东作主旨演讲
程世东就《新阶段城市公交发展思路与举措》为主题分享其深刻的见解。他分析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阐明《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出台的意义,从城市公交线网布局、路线建设等方向提出建设性方案,同时提出利用城市更新契机,多措并举推动财务的可持续性,提高城市公交的吸引力、竞争力。
刘韶庆作主旨演讲
刘韶庆以《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主题作了分享,指出轨道交通装备发展面临新要求与需求,应注重多方向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丰富升级多种装备以推动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进一步完善。
竺维彬作主旨演讲
竺维彬带来了《盾构机/TBM选型和模式创新前沿技术研究》主题演讲,通过依托具体的工程案例讲述盾构/TBM选型,介绍基于单一模式下盾构/TBM的创新与实践,深入剖析盾构/TBM前沿关键技术挑战,推进复合地层施工难题进一步得到解决。
胡迟春作主旨演讲
胡迟春以《NovaPave超粘精罩面技术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为主题作了分享,从NovaPave 超粘精罩面技术体系的研发背景出发,通过一系列研究、设计、比对动作,超粘韧沥青优异的性能得以成功研发,并广泛应用到交通工程项目中,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冷真作主旨演讲
冷真带来了《基于导电骨料的导电吸波智慧沥青路面材料》的分享,全面介绍了基于导电骨料的导电吸波智慧沥青混凝土的研究,详细介绍了导电吸波沥青混凝土、导电吸波多孔沥青混凝土的突出性能,展示了导电沥青混凝土在自愈合及其它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梁梓盛作主旨演讲
梁梓盛围绕《工程品牌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展开,通过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多个工程项目案例分享,对工程品牌文化建设经验以及构建工程品牌文化体系的策略倾囊相授,强调了工程品牌文化作为内在支撑对于提升工程品质与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作用。
广东交通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战略合作伙伴
广东交通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合作示范项目
会上还同步举行了授牌仪式。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吴敏华向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广州地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前海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联达数字科技(广州)有限公司颁发“广东交通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战略合作伙伴”牌匾,标志着这些单位与广东交通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正式确立深度合作关系。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副主任冷真向中交四航局广州车陂路-新滘东路隧道工程项目部、中建二局西丽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施工总承包Ⅰ标一工区项目部、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经理部、中交四航局广州会展西路过江隧道工程项目部、中铁大桥局万龙大桥项目部、中铁十八局鱼珠隧道项目经理部、中交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二号线项目总部、中交广航局广州港(南沙)工程项目经理部颁发“广东交通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合作示范项目”牌匾,以表彰这些项目在推动广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杰出贡献和示范作用。
12月7日上午,以“新质生产力驱动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的沙龙活动精彩启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广州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广州地铁建设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黄辉,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刘力英,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高级工程师胡威,浪潮智慧科技副总经理蒋庆,广联达基建产品线首席业务专家贾仙平6位嘉宾围绕“新质生产力驱动交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与交流。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与参会者共同探讨交通领域的前沿技术、成功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大家带来一场思想碰撞与智慧交融的盛宴。
12月7日下午,在组委会的带领下开启了深中通道项目交流观摩路线。通过近距离的现场观摩、参观展厅以及深入交流,参与者能更深入了解项目背后的前沿技术与卓越成就,共同见证广东交通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
广东交通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论坛暨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峰会(下称“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指导,广东省交通运输协会、粤港澳交通基础设施创新联合实验室联合主办,廣角品牌机构、《广东交通》编委承办。本次论坛以“新广东 大交通 新质变”为主题,汇聚全国各大交通运输主管单位、企事业单位、资深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精英,聚焦交通领域前沿工艺技术以及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广东交通基础设施如何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共绘广东交通发展新蓝图。
12月6日-7日,来自省(市)交通运输厅(局)代表人员、省(区、市)交通运输厅(局)下属事业单位管理和技术人员、央国企相关负责人、龙头企业负责人、高等院校以及研究机构相关领域专家等600余人深度参与本次论坛活动。
本次论坛设置了主论坛、主题沙龙、广东交通重点项目交流观摩和广东21地市工程地图展览等主要活动,活动持续3天。其中,主论坛已于12月6日召开,主题沙龙和广东交通重点项目观摩活动已于12月7日开展,广东21地市工程地图、广东交通大事记、广东交通重点项目等展览展示在今天持续免费开放。